“出門問問·創造之日”可穿戴開發者大會于1016年1月25日在北京召開。Google全球副總裁David Singleton等來自Google、Motorola的技術大咖親臨現場分享優秀經驗,同時,本次大會還集結了包括墨跡天氣在內的中國最頂尖的產品技術團隊,就智能可穿戴的現狀和未來,進行了精彩的分享和思維的碰撞。
墨跡天氣作為全球用戶量高達4.7億的天氣類應用,憑借其龐大的數據庫、細微的預報顆粒度等優秀特質在國內具有極高的品牌認知度。面對智能手表用戶對于天氣類應用的高頻需求,從2015年開始,墨跡天氣逐步投入開發智能手表天氣應用,積極拓展智能可穿戴領域市場。
圖為墨跡天氣技術VP包越千在會上演講
可穿戴設備大熱 墨跡把天氣裝在手表上
2015年,墨跡天氣在已有服務的基礎上優化升級,不斷提高精準度。把天氣預報的空間顆粒度降低到公里級,時間顆粒度降低到分鐘級,并覆蓋195個國家,地區達到70多萬個。在此基礎上,墨跡天氣團隊受邀赴美與蘋果公司工程師設計師就墨跡天氣APP在可穿戴設備上線事宜進行溝通交流,并在i-Watch上廣泛應用,就此,墨跡天氣第一次實現了“墨跡天氣+手表”的應用創新。
把握機遇 墨跡成功挑戰Android wear
與此同時,Android wear技術也開始不斷探索發展,直到MOTO360出現,安卓手表才逐漸開始走入大眾視野,墨跡也正式開啟了智能穿戴領域的探索。但是,由于權限設置的問題,國內用戶無法使用Google now的相關服務,這也使得可穿戴設備不能應用在安卓系統內,無法為安卓用戶提供更多的便利。
2014年,“出門問問”的智能手機應用推出了首款中文智能手表操作系統Ticwear,該系統的出現替代了Google now的語音搜索功能,同時得到了Google的重視和支持,解決了可穿戴設備 在安卓系統的開發問題。
墨跡天氣以此為契機,經過一個多月的設計和研發開始了“墨跡天氣+手表”的第二次嘗試,進行了對Ticwear系統的全面適配和全新界面設計。這次嘗試,不僅僅是將手機的功能向手表遷移,而是適應整個Android Wear生態系統,是手機和手表的“完美互動”。這些挑戰,都讓墨跡天氣團隊在開發的過程中遇到不小的困難。根據可穿戴設備的特性,用戶最看重的是數據展示功能,抓住了核心點的墨跡天氣團隊,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,用DataMap解決了如何穩定傳輸龐大的數據量的問題,同時,用BoxInsetLayout來適配手表圓形和方形屏幕,將顯示區域控制在表盤圓形的內接矩形中。
機遇即挑戰 墨跡天氣用大數據畫未來藍圖
未來的智能手表端天氣服務,一定是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個性化、定制化、場景化天氣服務。墨跡天氣擁有龐大的數據庫支撐,包括精準的氣象能力和大數據分析能力,更好的創造用戶使用場景,將未來場景的預測發送至每一個用戶,讓用戶在不同的場景下,不同的時間和狀態下看到最需要的信息,幫助用戶決策,從而為用戶提供越來越便捷的服務。這也是墨跡天氣在踐行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優勢。對于手表用戶來說,會更依賴這種場景化的服務,墨跡天氣大數據開放平臺可實現的功能,也將從可穿戴設備端為用戶帶來更多的便利,其中包括天氣信息預報、生活服務一站式體驗、時景圖片分享、空氣果硬件相結合等等。面臨機遇和挑戰的墨跡天氣,正在逐步實現將這些便捷并植入于智能手表,未來,“墨跡天氣+智能手表”的組合,也將創造無限可能。